本书特色:
★ “微课”与“微课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微课程系统策划与设计是微课设计的基础
★ 微课≠视频制作,微课策划设计同样重要
★ 微课与翻转课堂结合,展现新的教学模式
本书配套资源,样书均可在本页下载申请,也可联系微信15910938545直接索取
本书依据微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按四部分进行撰写。第壹部分是学习制作微课与开展教学的通用基础,包括“微课程的应用与发展前景、设计制作微课常见的问题与分析”两章,通过学习使教师在思想意识、教学理念和思考角度方面发生根本转变。第二部分包括“微课程的系统策划与设计方法、微课策划设计方法及应用”两章,分别介绍了微课程的系统设计方法、微课教学设计方法与常见问题分析,以指导教师进行高质量的微课程文案设计编写。第三部分包括“微课视频拍摄与录制方法、微课视频后期编辑制作方法”两章,重点介绍微课视频的拍摄录制方法、视频编辑制作软件的使用。第四部分是“微课程教学平台及翻转课堂教学应用”,介绍了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教案设计及教学应用方法。 书中针对相关理论、模型和方法,设计了大量的实际案例进行细化说明,提供了微课教案、微课脚本、翻转课堂教案、导学案等相关文案的编写模版,使教师更容易学习好、掌握好、应用好这些理论和方法,设计制作出好的微课程作品用于教学和比赛,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之目的。 本书是微课程教学方面的理论研究专著,可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应用。同时,又可作为中小学、高校和职业院校教师开展微课程教学设计、微课视频制作和教学实施等方面的培训教材使用。
本书特色:
★ “微课”与“微课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微课程系统策划与设计是微课设计的基础
★ 微课≠视频制作,微课策划设计同样重要
★ 微课与翻转课堂结合,展现新的教学模式
本书配套资源,样书均可在本页下载申请,也可联系微信15910938545直接索取
本书依据微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按四部分进行撰写。第壹部分是学习制作微课与开展教学的通用基础,包括“微课程的应用与发展前景、设计制作微课常见的问题与分析”两章,通过学习使教师在思想意识、教学理念和思考角度方面发生根本转变。第二部分包括“微课程的系统策划与设计方法、微课策划设计方法及应用”两章,分别介绍了微课程的系统设计方法、微课教学设计方法与常见问题分析,以指导教师进行高质量的微课程文案设计编写。第三部分包括“微课视频拍摄与录制方法、微课视频后期编辑制作方法”两章,重点介绍微课视频的拍摄录制方法、视频编辑制作软件的使用。第四部分是“微课程教学平台及翻转课堂教学应用”,介绍了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教案设计及教学应用方法。 书中针对相关理论、模型和方法,设计了大量的实际案例进行细化说明,提供了微课教案、微课脚本、翻转课堂教案、导学案等相关文案的编写模版,使教师更容易学习好、掌握好、应用好这些理论和方法,设计制作出好的微课程作品用于教学和比赛,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之目的。 本书是微课程教学方面的理论研究专著,可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应用。同时,又可作为中小学、高校和职业院校教师开展微课程教学设计、微课视频制作和教学实施等方面的培训教材使用。
暴风骤雨,迎面袭来。 微课、慕课、翻转课堂这些新的术语自2011年在美国教育界风行之始,像暴风骤雨般地迅速在加拿大、新加坡以及中国等地蔓延,引发了教育界的一场振荡式革命。在中国,最先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老师开始在中小学教学改革中引进、研究和试用,并逐步在江苏、广东、上海、山东等地的中小学进行推广试验、应用。 华东师范大学于2013年8月成立了国际慕课研究中心,组建了全国小学、初中、高中的C20慕课联盟[1]。在51所联盟成员的中小学校和36所联盟外的中小学校进行宣传、推广,指导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教学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自2013年7月开始,先后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0多所著名高校也以不同方式开展慕课教学试验活动,开创了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教学的新局面。 与中小学、普通高校相比职业院校有点滞后。2013年11月教育部组织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工作,启动了高职院校的改革阀门,组织教师设计制作微课参加比赛。但在微课与翻转课堂结合教学应用方面,至今还处在朦胧、探索中,没有结合职业教育的特征开展系统性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应用。 2014年12月,国家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威海职业学院与山东银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威职银泉微课程/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中心,共同开发完成了满足职业教育特征的微课程/慕课教学系统软件平台,并选择了6门专业课程进行微课程系统建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试验应用,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向更多的专业、课程进行普及性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滋润不均,问题丛生。 由于暴风骤雨的洗礼,缺乏和风细雨的均匀滋润作用,导致很多教师对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教学等方面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和误区,使微课程教学工作中问题丛生。 2013年8月份开始进行微课程系统研究,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2013年以来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微课培训的专家,基本上都是各个院校信息化或电教中心从事信息化技术教学的教师,培训的重点内容是微课视频制作方法,并现场指导教师学习应用Camtasia Studio、会声会影、思维导图等软件。胡铁生老师在2013年6月份通过高校527名教师的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52.18%的教师认为微课视频后期编辑技术难度大,48.77%的教师认为微课视频拍摄难度大、制作成本高。只有32.83%的教师反映微课选题、确定知识点有困难,13.85%的教师反映尚未掌握教学设计方法[2]。 但是,通过研读、解剖首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获奖作品和参赛作品发现,很多作品不符合微课定义和内涵特征,而纯属微课视频制作技术方面的问题却很少。据此认为:参赛教师对微课定义和内涵特征、为什么要开展微课教学、微课视频如何策划设计等很多课程方面的问题没有搞清楚,只是感觉微课设计不成问题。而由于很多教师对视频编辑制作软件不熟悉,则自然会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微课视频的录制和后期编辑制作方面,因而在微课作品中产生了很多不该出现的教学设计方面的问题和缺陷。 那么,培训专家为何不把培训重点放在微课策划与设计方面呢?我曾经与部分培训专家进行沟通、交流后,得到一个结论:一是培训专家认为专业教师对课程内容很熟悉,微课策划设计不应该存在问题,不需要培训。二是由于微课视频录制、编辑处理技术是一门专业技术,非该专业教师一般都不会,所以要重点培训。后来,我在大连、吉林、广西、北京等地培训授课过程中,很多参加学习的教师也是持有同样的观点,要求我重点讲授、指导微课视频制作,微课策划设计他们都懂,不用再培训。 然而,事情的结果并非如此。 在对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参赛作品、2015年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部分院级推荐作品进行研读、预审过程中,发现首届参赛及获奖作品中存在的多数问题在第二届参赛作品依然存在,前两届参赛作品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在2015年参赛院校推荐作品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说明还有很多参赛教师对微课定义和内涵特征、微课教学目的、微课视频策划设计等问题没有搞清楚,模仿以往获奖作品进行创作、参赛。有些省份虽然参赛作品数量居全国各省之前茅,但由于参赛教师水平问题导致微课作品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使其难以获得一等奖。至今,还有一些从事计算机软件、动漫等专业教学的教师向我咨询微课程的系统策划、设计方面的问题,他们认为要设计制作出学生喜欢的优秀微课,感觉力不从心。 潜心探索,良方在握。 为了解决中小学、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教师开展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教学等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针对性研究了美国、国内中小学、国内普通高校的实施情况,认真学习国内外相关专家的经验,并结合对中职、高职院校教师培训交流得到的信息,通过调研分析、理论研究和应用试验,设计开发了一系列的解决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开展微课程教学问题的良方,以此撰写本书。 王亚盛负责本书的系统策划和通稿审查工作,并撰写了第2章至第6章的内容,丛迎九负责第1章和第7章内容的撰写。 在本书撰写过程中,引用与参考了陈玉琨、田爱丽、蔡跃和胡铁生、焦建利等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公开发表的论文、网络公开资料以及相关网站公布的信息资料,所引用内容在本书中一一注明。在此,特向各位专家、学者们深表感激之情。 在本书中提出了一些新的术语、理念、理论、模型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创新性。由于作者经验、水平所限,难免存在一些歧义或错误。因此,真诚希望广大读者、教师和专家提出批评指正,共同为提高我国教育教学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 于威海职业学院 海湖丽舍
随手扫一扫~了解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