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展开介绍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故障诊断及其排除方法,解决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典型故障的诊断与修复问题。 本书力求从职业(或岗位)分析入手,按照维修企业的工作任务流程展开,一般是汽车机电维修技师根据预检技师提供的审核预检单的要求,在规定工时内,以经济的方式满足安全及其环保的要求,按照专业规范完成待维修车辆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系统检测、故障诊断排除和修复,并对预检单未记录到而又应该进行的维修项目进行维修。汽车机电维修技师以维修小组或独立工作的方式,使用通用工具、常用检测仪器设备以及汽车维修资料,按照维修项目工艺标准和诊断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数据采集、记录、分析并确定维修方案,规范地对发动机电控系统进行系统检测、故障诊断排除和修复,并对已经完成的工作进行自检、记录、存档并接受检测与修复质量的鉴定,承担其质量责任。 编者认为现代的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独立地通过运用知识、能力和技能自行设计和实施计划好的工作步骤并且控制工作结果。因此,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要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典型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并以真实工作任务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作环境中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编者认为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技术适应能力,更重要的是有能力"本着对社会、经济和环境负责的态度,参与设计和创造未来的技术和劳动世界"。本书编写方式正是为此而进行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本书以与汽车维修企业合作开发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在接近真实的生产环境中,采用真实的车辆或发动机台架,采用与实际维修现场相同的检测工量具、检测仪器和检测设备,尽量采用与实际维修现场相同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尽可能采用与实际维修现场相同的工艺流程和工作规范。设计的每一个工作任务既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又与其他工作任务密切相关。这是因为,一个故障现象往往由多个子系统或元件所致。同时,一个子系统或元件会引发多种故障现象。为此,针对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确立了若干个子工作任务。其中的每一个子工作任务是完整汽车维修工艺过程的一个工艺步骤,或是一个子工艺过程。在实施每一个工作任务过程中,既要遵循汽车修理企业的维修工艺流程,又要结合教学场地设备设置故障,展开职业教学活动。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按照汽车维修企业的生产实际,人为地设置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典型故障,指导学生学习排除故障的分析思路、方法步骤。要求学生按照任务的要求,分组制订工作计划,独立完成相应的工作内容,能够对工作结果进行评价。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适时地将知识与技能穿插、交替,使理论与实践的内容没有严格的区分。这两个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互相促进,互相弥补,使学生在获取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操作技能训练以及职业素质的培养。 但是,现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控制系统,由于精力与能力有限,本书只开发了七个典型工作任务,不能涵盖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全部,但是编者认为职业教育的核心是通过综合的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本书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从而建立起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用以指导今后的实践工作。本书建议总授课课时为120学时。 在本书编写的过程中,得到了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广大教师和汽车维修行业与企业专家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随手扫一扫~了解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