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按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并结合最新教学大纲,在本书的第2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以适合广大高校相关专业需求,反映当前技术发展的主流和趋势。
本书介绍现代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主要方法,内容包括线性控制系统、最优控制,由浅入深,有启发性。
状态空间方法不仅是控制理论的基础,而且也是现代网络分析和线性系统理论的基础,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应该熟悉这种基本方法,能控性和能观性是状态空间分析方法的根本问题,在本书中作了较详细的说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无论对线性还是非线性系统的分析和综合都有用处,这是控制理论中若干再生的古老理论之一,本书对此作了最基本的阐明,对系统的综合,具体讨论了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控制问题,对于观测器问题也作了简述,本书还介绍了最优控制的三种基本方法,即变分法、极大值原理和动态规划。每章附有习题。使读者通过本书的学习,能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掌握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技能。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自动控制或自动化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动态经济系统课程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由于现代控制理论中的严格证明和大量的矩阵运算,容易掩盖状态空间方法的工程背景,使学生误认为现代控制理论就是数学问题,与经典控制理论及后续的控制课程关系不大。该书强调用统一、联系的观点来分析、处理问题,强调状态空间方法的工程背景。利用经典控制理论物理概念明确、工程意义强的特点,给现代控制理论赋予较强的物理概念及工程背景,使学生克服原来学习现代控制理论时容易陷入纯数学推导而不易建立工程概念的难点。
该书论述清楚,语气通顺,语句精炼,基本概念、定义及定理等叙述准确、易懂,定理证明严密、规范,适应教学特点
为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按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并结合最新教学大纲,在本书的第2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以适合广大高校相关专业需求,反映当前技术发展的主流和趋势。
本书介绍现代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主要方法,内容包括线性控制系统、最优控制,由浅入深,有启发性。
状态空间方法不仅是控制理论的基础,而且也是现代网络分析和线性系统理论的基础,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应该熟悉这种基本方法,能控性和能观性是状态空间分析方法的根本问题,在本书中作了较详细的说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无论对线性还是非线性系统的分析和综合都有用处,这是控制理论中若干再生的古老理论之一,本书对此作了最基本的阐明,对系统的综合,具体讨论了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控制问题,对于观测器问题也作了简述,本书还介绍了最优控制的三种基本方法,即变分法、极大值原理和动态规划。每章附有习题。使读者通过本书的学习,能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掌握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技能。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自动控制或自动化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动态经济系统课程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由于现代控制理论中的严格证明和大量的矩阵运算,容易掩盖状态空间方法的工程背景,使学生误认为现代控制理论就是数学问题,与经典控制理论及后续的控制课程关系不大。该书强调用统一、联系的观点来分析、处理问题,强调状态空间方法的工程背景。利用经典控制理论物理概念明确、工程意义强的特点,给现代控制理论赋予较强的物理概念及工程背景,使学生克服原来学习现代控制理论时容易陷入纯数学推导而不易建立工程概念的难点。
该书论述清楚,语气通顺,语句精炼,基本概念、定义及定理等叙述准确、易懂,定理证明严密、规范,适应教学特点
主要从事自动化与系统工程研究与教学工作。1954年在国内开创化工仪表与自动化本科专业,并出版国内第一部自动控制专著,为推动我国自动化工业发展和自动控制学科建设做出突出贡献。1978年参与创建了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并创建天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第一批系统工程博士点和重点学科。主持完成“中长期国家能源模型系统”、“城市能源模型系统”、“国家能源平衡分析与预测网络信息系统”等研究,解决了国家与城市能源管理方面的重要问题。在系统分析与决策方面研究了新方法,提出了预测两难问题及解决方法。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5项,天津市科技进步奖5项,1982年和1984年被评为天津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归侨、侨眷知识分子。著有《自动调节理论基础》等15部专著。在国内外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55篇。培养博士研究生20名、硕士研究生79名。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绪论
0.1 控制理论的性质
0.2 控制理论的发展
0.3 控制理论的应用
0.4 控制一个动态系统的几个基本步骤
第1章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1.1 状态变量及状态空间表达式
1.2 状态变量及状态空间表达式的模拟结构图
1.3 状态变量及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一)
1.4 状态变量及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二)
1.5 状态矢量的线性变换(坐标变换)
1.6 从状态空间表达式求传递函数阵
1.7 离散时间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1.8 时变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习题
第2章 控制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解
2.1 线性定常齐次状态方程的解(自由解)
2.2 矩阵指数函数——状态转移矩阵
2.3 线性定常系统非齐次方程的解
2.4 线性时变系统的解
2.5 离散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解
2.6 连续时间状态空间表达式的离散化
习题
第3章 线性控制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
3.1 能控性的定义
3.2 线性定常系统的能控性判别
3.3 线性连续定常系统的能观性
3.4 离散时间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性
3.5 时变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性
3.6 能控性与能观性的对偶关系
3.7 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能控标准型与能观标准型
3.8 线性系统的结构分解
3.9 传递函数阵的实现问题
3.10 传递函数中零极点对消与状态能控性和能观性之间的关系
习题
第4章 稳定性与李雅普诺夫方法
4.1 李雅普诺夫关于稳定性的定义
4.2 李雅普诺夫第一法
4.3 李雅普诺夫第二法
4.4 李雅普诺夫方法在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4.5 李雅普诺夫方法在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习题
第5章 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
5.1 线性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特性
5.2 极点配置问题
5.3 系统镇定问题
5.4 系统解耦问题
5.5 状态观测器
5.6 利用状态观测器实现状态反馈的系统
习题
第6章 最优控制
6.1 概述
6.2 研究最优控制的前提条件
6.3 静态最优化问题的解
6.4 离散时间系统的最优控制
6.5 离散时间系统最优控制的离散化处理
6.6 泛函及其极值——变分法
6.7 用变分法求解连续系统最优控制问题——有约束条件的泛函极值
6.8 极小值原理
6.9 Bang-Bang控制
6.10 双积分系统的时间最优控制
6,11 动态规划法
6.12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问题
6.13 线性二次型次优控制问题
习题
参考文献
随手扫一扫~了解多多